来源:承德市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2-08-15 11:40:29 阅读量:0
“朝阳地镇有一名科级干部受到纪律处分,廉政档案需要更新。”日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对县管干部廉政档案进行阶段性更新。
近年来,该县推动日常监督关口进一步前移,为全县1600余名科级干部建立廉政档案,摸清乡科级干部“廉情”底数,逐一为每一名领导干部“画像”,助力精准监督。
该县纪委监委将县管干部的个人基本情况、问题线索处置情况、党风廉政意见回复情况、巡视巡察、出国(境)情况、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情况等全部纳入建档内容,建立一人一档“廉洁身份证”,逐单位专档专存,实行书面立档与电子留档“双档案”管理形式。
同时,该县纪委监委注重廉政档案动态维护和动态管理,各纪检监察室及5个县直派驻纪检监察组依托廉政档案对各片区和进驻单位领导干部开展“廉政画像”,在监督执纪中详细了解记录领导干部个人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岗位廉政风险点、信访巡察反映问题等方面信息。并结合组织、审计等监督情况,构建领导干部总体量化评价体系,进一步精准画像,全方位掌握领导干部的信息变动,严防廉政档案出现“空档”“断档”现象,确保档案综合信息准确无误、脉络清晰。
该县纪委监委加强廉政档案动态化综合运用,把廉政档案作为选拔、培养和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当作干部任用的“体检仪”和“净化器”,按照“凡提必审、凡转必审、凡进必审”要求,建立干部档案审核责任制,坚持任前倒查廉洁档案,严把入口和出口廉洁关,追根溯源做实干部任用风险防控。发挥联动效应,纪检监察室与片区或进驻单位、巡察办、组织、审计等部门建立对接联系机制,定期分析研判联系单位信访举报、巡察问题、审计、审查调查等方面情况,通过数据、案件为领导把握全县政治生态提供支撑。“通过‘建、管、用’三步走形式,全面梳理统计县管干部廉政从政风险点,准确掌握‘廉情’动向,为全县政治生态分析提供支撑,为针对性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管理、警示教育提供重要依据,为县管干部业绩评定、选拔任用、奖励惩处提供实时参考。”该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关利强说道。
分享到:
©中共承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承德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8037292号